Episode 109

【随机波动109】孩子是谁的孩子,意义是什么意义

00:00:00
/
01:35:44

5 April 2023

1 hr 35 mins 44 secs

Your Hosts

About this Episode

在作家马原的城堡里,在三月凌晨的街头上,我们都看见了那样一个小孩。ta被罩在父母织成的网中,ta的愿望被否定和拒绝,ta有许多委屈与悲伤,ta的面庞在无数陌生人眼前闪现然后消失不见。

在这两个与儿童相关的互联网热点中,我们看到了很多争论:拒绝为儿子治病的父亲错了吗?违法了吗?我们可以借由这件事情“审判”他吗?究竟该由谁来决定什么是“为孩子好”?是一个具象的父亲还是一个抽象的国家?以及,年幼的孩子不睡觉应该受到惩罚吗?“以魔法打败魔法”有何不可呢?这次街头遛娃是一次表演吗?这样的视频呈现是成年人对儿童的剥削吗?

怀着对于儿童福祉、儿童隐私的许多疑问,我们邀请了心理治疗师、心理博主严艺家做客本期节目。我们在探问所有这些争议的核心时发现,这本质上是孩子属于谁的问题。一个儿童属于ta自己还是属于父母,不同的社会文化给出了不同的答案。对于不同社会的养育文化、不同家庭的动力模式,艺家提醒我们保持觉察和省思。在中国和英国做心理治疗师的工作经验让她意识到,很多事情没有标准答案,很多问题没有灵丹妙药。虽然养育绝非易事、没有完美父母,但我们对于儿童福祉的追问可以一直持续下去。

在这期节目的最后,我们把话题拉回当下,回到三年后经历了集体创伤的我们所有人的身上。去年此时的经历与伤痛正在一点点从人们心底浮出来,逐渐显现和表达,许多人求助于心理咨询,或试图从中重新发现意义。艺家说,代际轮回中的集体创伤并不是虚无的概念,而创造意义是我们度过很多无法选择的苦难时的必然过程。

【本期主播】

傅适野,媒体人,新浪微博@ssshiye
张之琪,媒体人,新浪微博@CyberZhiqi
冷建国,媒体人

【本期嘉宾】

严艺家,心理治疗师,新浪微博@严艺家

[06:27]对《城堡里的马原》一文的感受
[10:51]儿童是否具有主体性,不同社会文化有不同的答案
[16:25]父母和儿童,究竟谁该接受心理咨询
[20:50]英国语境下的儿童福祉(well-being)
[27:24]在具体工作中如何保障儿童生命权(safeguarding)
[34:10]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,我们都是“忠诚的”
[38:40]在保障儿童生命权之后,如何帮助儿童发展
[43:08]深夜遛娃视频为何让观者感到不适
[47:30]家长是否可以既真实又正确
[54:20]在家庭中,女性和儿童都处于弱势地位
[58:20]社交媒体时代,儿童影像展示问题变得更加棘手
[64:20]一年之后,儿童的心理创伤才开始显现
[73:10]报团取暖和言说也是康复的一部分
[80:40]meaning making是一个动态的、变化的过程
[84:40]找到投缘的心理咨询师需要运气

【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】

片头:“Adagio in B Minor, K.540” by 傅聪,from Mozart:Great Piano Works
片尾:“Choral: "Ich ruf zu dir, Herr Jesu Christ", BWV 639 (Arr. Busoni)” by Nelson Freire/Johann Sebastian Bach, from “Silent Night - Bach”

【关于随机波动】

感谢大家收听,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,关注我们,也可以关注官网www.stovol.club ,还可以在苹果播客、spotify、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。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,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,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。